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台湾 > 民俗文化

台湾民谣史——光复初期

时间:2015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光复后,台湾重返祖国怀抱,民俗歌谣重获自由发挥的时机。民众大开嗓门,为自由而高声欢唱,吐出被欺压的苦闷之气,也唱出乐观之曲。加上传播工具的日益发达,整个台湾社会从城市到乡间,从白领阶级到劳动者,每个人莫不随时随地哼唱着属于自己的歌一时不管是古老自然民谣或创作新歌,响彻全省每一角落。光复前后的好歌就在这个时候奠定了他们难以动摇的基础,而光复后初期遂成为台湾歌谣的盛行时期。

光复之初,台湾从废墟中重建,民生疾苦是必然的,为生计奔波几乎是个人的生活主题。因此在这时候出现了一些反映各行百态及社会景象的歌谣。如“烧肉粽”、“收酒矸”、“三轮车夫”、“补缸补瓮”等皆是各行业的甘苦谈。“思念故乡”、“阮若打开心里的门”等则是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城市开创前程的游子情怀。而这个时期的爱情歌谣,一部份因挥不掉日据时代“童养媳”心态的遗毒,如创作于1946年的“望你早归”、1947年的“秋怨”、1949年的“孤恋花”、“秋风夜雨”等仍属悲伤怨叹的咏情歌。然当时民风渐开,自由恋爱的思潮慢慢为大家所接受,诸如“台湾小调”、“黄昏再会”、“我有一句话”等这种春风得意,互诉心语,明朗表达对爱情的期望之情歌,也逐渐为大家所喜爱。此外,叙景的、亲情的、劝化的等各色各样歌谣亦不断出笼,行称缤纷灿烂的热闹场面。

不可讳言,当时部分通俗歌谣,由于其中几位作家如许石、杨三郎等均曾远赴日本深造,在日本音乐的潜移默化和生活环境的压力下,他们所谱的曲子,难免留有一丝丝东洋音乐色彩的痕迹。所幸这些作品大多上能维护着浓郁的台湾乡土色调。另外,令人遗憾的,由于怀旧心性加上胜利的骄傲,冲淡了日据时代捍卫本土文化的民族意识,及日本电影在台湾倡行,使得一部份盗用日本调的膺品,亦鱼目混珠的掺入了台湾市场,阻碍了走向康庄坦途的台湾歌谣的脚步,真令人惋叹。

(来源:《台湾民谣》)


 

 

打印】 【 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