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台湾 > 民俗文化

台湾民谣史——日据时代

时间:2015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同胞不幸沦为清廷战败的牺牲品。日人以征服者的姿态君临台湾,视台湾同胞为奴隶牛马,巧夺豪取,榨取台民血汗。日本的奴化政策自始至终永不罢休,欺诱诈骗,无所不用其极。在音乐方面,日人软硬兼施,积极推展日本音乐教育,宜入东洋歌曲。1917年,小林跻造就任台湾总督之后,深知以压力横加强制并非良策,徒使台胞增加忿怨和敌对,乃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企图以摧毁台湾民俗歌谣为手段,来消蚀台胞的民族意识和汉族的传统文化,并达成其侵略的政治野心。他们把台湾歌谣尽量翻成日语,也另写日语歌词套唱台湾歌谣,或使当时的歌曲模仿日本歌调,不一而足,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在日人奸滑的大力输入音乐毒素之下,虽然台湾民俗歌谣仍能庄敬自强,保卫住中华传统音乐的曲调精神,但确实也使台湾正规音乐的发展遭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通俗歌谣方面最是伤痕累累。

日本据台五十年,在其欺压奴化的统治下,严重伤害了台湾同胞的民族精神和信心,使人们在心理上蒙覆了一层紧张、恐惧、敢怒不敢言的畏缩阴影,塑造出台胞被统治、被压迫的“童养媳”心态与悲观性格,令人扼腕!这些促使创作于日据时代的歌谣,几乎都是苦闷、哀叹、悲戚、无望的哭伤调。

分析一下光复前遗留下来的创作通俗歌谣,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歌谣风格之梗概。除了极少数如“农村曲”是描写农村生活外,绝大多数的曲子都因为畏惧于日人的高压政策,不敢反应社会现象,不敢倾诉内心的愤怒,也因慑于触及敏感问题,千篇一律写的是风花雪月的诉情歌。尤其更可悲的是这些爱情歌谣,除了“四季谣”、“满面春风”等之外,百分之八十以上均属于哀伤、怨叹、消极的灰色歌曲。例如:“雨夜花”描述一位不幸女子的凄凉遭遇,彷如雨夜里被摧残的花朵。“月夜愁”写的是被情郎抛弃的女孩,在月夜里伤心落泪的情节。“河边春梦”是叙说失恋女子泪濡襟的故事。而“双雁影”、“阮不知啦”、“港边惜别”等亦均系悲戚悱恻,毫无希望的恋情。

当然,光复前流传至今的唉掉,其音乐价值是肯定的,其反应时代意义也是可贵的。然而,其象征台湾同胞在日据时代苦无诉处,怒而不敢言,内心充塞苦闷和不满,也是事实。

(来源:《台湾民谣》)


 

 

打印】 【 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